
您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联系我们
地址:大连市内五大区上门服务
电话: 13624119167
老牌巨头滴滴动作频频:先是把价格战打到俄罗斯。10月30日,滴滴在俄15个城市开始司机注册,司机的抽成将为9.5%。此前,滴滴出行已在喀山开始运行,并凭借折扣和补贴战略,成为仅次于俄罗斯“Yandex.Taxi”的第二大出租车服务平台。
随后是在社区团购上高调出击。11月10日,滴滴宣布,旗下社区电商平台橙心优选再次刷新成绩,日订单突破700万。
而其他网约车巨头也不甘示弱:10月8日,嘀嗒向港交所提交了招股书;9月,高德打车在北京上线“北汽出租”,与“金银建出行”一起出现在经济型网约车服务中,上线车辆超过3万辆。
在此之前,网约车市场的“第一次世界大战”以烧钱最狠的滴滴大获全胜结束:2015年,滴滴合并快递;2016年,滴滴合并优步。此后很长一段时间,“滴滴”确立霸主地位,几乎是“网约车”本身的代名词。
然而好景不长,近两年,随着其他玩家的跨界入局和巨头的降维打击,高德、美团等网约车平台如雨后春笋般冒出,且形成燎原之势,甚至威胁到滴滴的霸主地位:甚至在嘀嗒出行递交招股书后,滴滴的“网约车第一股”地位也无法保住。
一方面,由于老牌网约车平台争相讨好乘客,甚至不惜牺牲司机利益,司机对平台的不满与日俱增;另一方面,随着司机和老牌平台不断加剧的冲突,新兴平台趁势“挖墙脚”,抢司机大战提上日程,网约车平台不得不在乘客和司机利益中寻找平衡点。
我们采访、调研了不同城市、不同阶层、不同薪资水平乘客的网约车选择偏好:在不同的选择之中,也收集了网约车司机代表对平台的看法和意见,力求通过落在实处的切面和缩影,反应网约车市场二战中,乘客、司机和平台三方相互的试探、挑选与博弈——归根结底,这是网约车平台的模式、资源、财力之争。
01
不同“打工人”的网约车偏好:
有人四五个软件同时打车,有人薅完优惠券即卸载
处于不同城市、不同年龄段、不同薪资水平的打工人,在网约车偏好和选择上有何不同?采访了各群体中有代表性的样本,我们总结出以下几点:
第一,居住在一二线城市、薪资暂时达不到中产的年轻“打工人”,对网约车在价格上的优惠抱有执念。相较于时间成本,他们更在乎金钱成本,会因为优惠和更便宜的打车价,在各大网约车软件之间反复横跳——在比较之中,对平台的权衡和抱怨也应运而生。
花小猪上线后,首单大额补贴、低于其他软件的打车价格,同时又不需要拼车,迅速俘获了一颗打工人的羊毛心。顺子办了省钱卡,除了长途会选嘀嗒,短途情况下,只要花小猪能打到车,必用花小猪——虽然在偏僻的地方,花小猪会打不到车。
和阿然一样,生活中,顺子并不是处处俭省之人——她用着最新款的苹果电脑,曾花几万去美国旅游,却在打车、外卖等花费上斤斤计较。
“因为电脑、手机这样的消费品的价值具有持久性和外显性,而出行、外卖这些消费都是一次性消费,且消费偏私密性,但是只要别人没看到,就不知道我坐着花小猪的车。如果花小猪统一给车上贴上硕大的“花小猪便宜坐”这样的标语,我可能戴口罩时才会去坐吧。”
“可是上周,花小猪伤害了我!”顺子语气陡转:那天打车,她惊讶地发现,同样的距离,花小猪竟然比美团打车贵出两块多。
